首页 > 购墓指导 > 行业新闻 > 树葬是一种什么形式呢?

树葬是一种什么形式呢?

  • -2017-03-10
  • -北京公墓网
  • -评论(0)
  • -关键词:树葬

现在树葬貌似是大家越来越推崇的一种形式了,那么大家知道树葬到底是什么吗?

树葬是目前墓业改革中的一种全新方式,还是人们用来悼念的一种方式。它既满足了人们的传统观念,入土为安,也是通过将逝者与树融为一体,使其生命得以延续,得到升华。

树葬亦称“露天葬”。旧时汉族和部分少数民族的丧葬方式。

树葬是彝族古老的一种葬俗。云南彝区流传着一则关于“树葬”的传说:“在汉代,诸葛亮在世的那个年代,彝族先祖孟获大将军的妾死了。孟获让属下用帛缎裹尸,葬之在青松树丫上。人们围在树下唱 歌、跳舞,悼念这位美丽的妾”。当地人们还传说,树葬之后,骨头从树上掉下来,不好处理,于是用桶把裹着帛缎的骨头装起来,或放之于树洞,有说放之于灵房,称为“鬼桶”。

对树葬习俗的产生,有诸多看法。有的认为同游猎经济有关;也有学者提出,古人认为死人的精灵荡游在森林之中,就如生活在活人的身旁,这可能导致树葬之俗;还有一种说法,认为树葬源于树居,原始社会早期,人类居住于树上,基于灵魂观念的考虑,先人认为人们在生之时既然栖息于树上,那么死去之后也同样会以“树”为“家”。

人类选择树来安放尸体,首先要了解树在先民观念中占有的位置。远古时代的人类由于对自身所处的世界知之甚少,还没有掌握自然界客观规律,于是产生了对万物的崇拜,认为万物皆有灵,于是各种崇拜之物大量出现,风、雷、电,甚至树木、花草皆为神,对树的崇拜也往往与上帝、祖宗、山川崇拜结合在一起。林木因其具有山川相似的神性,亦成为人们祭祀的对象,如《周礼·山虞》记载其人的职责即为“若祭山林,则为主而修除”。古时不论天子、诸侯、大夫、百姓,必各自立社以奉神抵,而社通常的标志即是“社树”、“社林”。社树、社林作为土神乃至祖先神的象征,在上古社会中具有崇高的地位,成汤因“天大旱,五年不收,乃以身祷于桑林”即是有名的故事,所以社树、社林的存亡、兴衰往往即代表宗祀的命运。直到汉代,人们视林木为神抵之所在的例子仍比比皆是。汉末曹植亦曰:“桂之树,得道之真人咸来会讲仙,……高高上际于众外,下下乃穷极地天。”与曹植的诗旨相同,和林格尔汉墓后室木棺前之壁画中绘有一株枝叶繁茂的巨大桂树,这显然也是幻想通过具有神性的树而使墓主的灵魂升入天国。

由此可见,树葬的出现并非偶然,而是随人类的意识形态的发展而出现,与远古人类所处的生活环境、社会环境有很大的联系。

“不留坟头,只在墓地指定的石碑上镌刻逝者姓名,将骨灰盒埋入树下,一段时间后降解,骨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。”说的是前段时间黄岩九峰山公墓树葬区迎来了首位树葬的逝者。笔者和许多读者都表示,要为这位患癌老人主动选择“树葬”点赞!

据老人的儿子小蔡说,他的父亲退休前是一位电工,生前一再表示意愿:死后海葬或树葬,要“光溜溜地来,光溜溜地走,什么都不要(留)。”经老人的亲属商定,决定为老人举行树葬。那天的葬礼只有两个小花圈,二十来位亲朋好友,简单而又庄重,非常新潮,开了风气之先。

在当下的社会里,人们不难发现,有的地方厚葬之风盛行,盲目攀比,奢侈浪费现象严重,群众不堪负重;有的地方丧葬陋习死灰复燃,骨灰装棺再葬、二次出殡等问题突出,鼓乐阵阵,鞭炮声声,烧香点烛、披麻戴孝等封建迷信活动招摇过市,影响居民正常生活;也有少数党员干部丧事大操大办,借机收取钱财,或者热衷于地形迷信,修造豪华坟墓,损害党和政府形象。一经对比,黄岩区那位老人的树葬,更显得走在时代前列!

墓业改革是破千年旧俗,立一代新风的社会改革。实现遗体火化是墓业改革的一大进步,但树葬更具优越性,既保留了传统的埋葬方式,又避免了“青山白化”。树葬使用的是可降解环保骨灰盒,葬区可以循环使用,而且使墓地变成了林地,便于日后的纪念、缅怀、追思活动,既节省了土地,保护着生态环境平衡,还能减轻逝者亲属家庭的经济负担。黄岩区九峰山公墓树葬区建成后,受到当地和附近市民热情关注和支持,前来民政部门咨询者很多。树葬是文明节俭、生态环保、移风易俗的墓业新风尚,值得鼓励和推广。

更多北京墓地资讯尽在北京善唯服务平台!

购墓电话:400-838-7689跳转微信咨询

评论

咨询电话



一站式服务

  • 1对1购墓讲解
  • 免费到家接送
  • 多重优惠+礼品
购墓热线:400-856-6697
2

在线
客服

在线客服服务时间:9:30-18:00

选择下列产品马上在线沟通:

客服
热线

400-856-6697
7*24小时客服服务热线

关注
微信

顶部